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渤海灣化工 圍港 三大化工區汞超標

過去人人都說渤海灣是海上明珠,而今這顆明珠已經日益黯淡,變得渾濁。“受海洋污染的影響,漁業資源明顯在減少。”7月5日,大神堂村長劉寬海對本報記者感嘆,天津的魚越來越少瞭,過去常見的螃蟹和海蝦現在已很少。幾年之前在近海可以打魚,現在隻能到幾十公裡之外的深海。該村的一位劉姓漁民對本報表示, “現在去遠海和深海,能否打到魚、打到多少魚,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完全靠運氣,如果運氣比較差的話 還會賠本”,“我們有時候要跑到山東去打魚,可是山東的魚也在減少,魚的數量減少不是天津的局部問題,而是整個渤海灣的現象。”不但魚的數量在減少,其種類也在減少。“過去我們這裡的魚有十幾種,現在隻剩下常見的梭魚、鯰魚、平魚、鱸板魚這四種瞭,像刀魚、快魚、鯽頭魚等其他魚已經快絕種瞭。”該劉姓漁民對記者介紹。大神堂村是天津市漢沽區最東邊的一個漁村,也是天津現在仍保持傳統打漁作業的唯一的漁村。在這位漁民看來,海洋生態環境的變化是與沿海化工密集佈局、碼頭的大量建設和圍海造陸運動分不開的。實際上,不僅大神堂村甚至整個漢沽都處於海洋污染的陰影之下。而漢沽又不過是整個渤海灣近岸地區的縮影。“沿海開發隻是陸源污染源之一,其他行業的工業廢水、生活用水和農業面源污染是更為重要的陸源污染源,尤其是農業面源污染。”山東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對本報記者分析。化工圍港“問題在於生態與世界級石油化工產業基地能否並存?”在渤海灣的大開發中,密集的化工企業最為引人註目。公開資料顯示,渤海灣為渤海西部的淺水海灣,位於河北省唐山、天津、河北省滄州和山東省黃河口之間,面積1.59萬平方公裡,約占渤海的1/5。“由於渤海灣為陸上黃驊含油凹陷的自然延伸地帶,生油凹陷面積大,含油前景很大,是中國油氣資源較豐富的海域之一。”大港油田的一位工程師對本報表示,這一地質資源條件吸引瞭大量的化工企業。以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為例。“濱海新區(包括漢沽、塘沽和大港三個區)已是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基地之一和華北地區最大的煉油及深加工基地,目前正努力成為世界級生態型石油化工產業基地。”前述大港油田的工程師介紹,“問題在於生態與世界級石油化工產業基地能否並存?該工程師進一步解釋,在濱海新區的化工佈局中,漢沽的現代產業園區(原化工園區)以精細化工和海洋化工為主,塘沽的臨港工業園區、大港區的存量石化產業群和新建的南港工業園區都主要以石油化工為主。官方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新區的石化行業占新區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已占到天津全市石化產業總產值的90%以上。其中大港區為石化項目最密集的區域,目前存量的石化產業集群,包括大港城區西南部的大港化工區(包括中石化天津石化公司和大港石化產業園區)、中塘鎮南側的中塘工業區、大港油田腹地的港西街工業區、大港城區東南部的古林工業區四個區域。“根據濱海新區區政府去年年底發佈的《天津市濱海新區石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以後其他工業園區原則上不再上的化工項目,新上化工項目都進入南港工業區。”一位天津市環保局官員介紹。實際上,對化工行業裡面危險化學品,國傢已經提出硬性要求。根據年初工信部發佈的 《危險化學品“十二五”發展佈局規劃》,國傢將對危險化學品行業進行集中佈局,以後所有新建和搬遷企業都必須進入專業化工園區,並將嚴格園區的準入條件。本報獲悉,南港工業區的規劃面積達到200平方公裡,上的都是特大項目,比如作為中俄之間最大的能源合作項目之一的中俄東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1300萬噸/年煉油項目,占地面積6平方公裡,總投資約366億元人民幣。項目建成後,可年產成品油1050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622億元。在從南港工業區管委會向東,本報記者來到該項目的建設現場。記者發現,該項目所用土地屬於圍海造陸的土地,土地尚未平整完,在一段路的邊上豎立著一塊很大的“中俄煉化1300萬噸/年項目”的牌子。類似的牌子在南港工業區隨處可見。在天津之外,渤海灣的其他地區也是化工園區雲集。如唐山的曹妃甸工業區、海港經濟開發區,滄州的臨港化工園區,東營的勝利工業園、石油大學工業園、臨港工業園。三大渤海化工區汞超標“鎘和汞是渤海海區的特有現象,其它三海區均無樣品超標。”化工圍港在為地方政府創造GDP的同時,也帶來瞭巨大的環境隱患。本報發現,在渤海灣地區的環境投訴也在日益增多,尤其是異味投訴最為引人關註。“今天早上是被一股臭味嗆醒的,很久以來,乙烯排放的廢氣空氣擴散不出去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天津市門戶網站北方網上,一位市民如此投訴。“沿海化工企業對環境的危害,比較直接的,最易於感知的就是氣味,有毒有害氣體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很大,而且會隨著降雨融入到海水裡面,對海洋造成二次污染。”環保部的一位專傢指出。但化工圍港的危害並不限於此。“化工企業需要大量的水,其排放的工業廢水量比較大。”中科院可持續發展專傢組組長王毅對本報介紹,但是由於化工行業范圍很廣,涉及到的產業鏈長,廢水中包含的物質很復雜,大體上主要是有機污染物和部分重金屬。目前,官方並沒有關於沿海化工企業廢水排放的統計。“目前,海洋部門和環保部門並沒有專門對沿海化工企業排放的廢水水質和數量專門進行統計。” 中國工程院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傢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名譽主任丁德文對本報介紹。根據環保部2011年7月發佈的《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以下簡稱《近岸公報》),2010年渤海的直排海工業污染源污水排放總量約為1.81億噸,各項污染物排放總量約為:CODCr0.79萬噸、石油類74.7噸、氨氮0.11噸、總磷66.9噸。“盡管我們無從得龍潭汽車貸款中山區法拍撤回知渤海灣的具體數據,但考慮到渤海灣密集的化工企業佈局,大體上可以推算出渤海灣的污水排放量占比不低。”王亞民對本報分析,無論是整個渤海還是渤海灣都不應該再繼續排放新的污水瞭,實際上這裡的海洋環境容量已大大超載。丁德文進一步指出,從理論上來說,陸源污水的排放量應與海洋的環境容量相適應,但渤海灣的土信貸彰化田中土信貸環境容量到底是多少,目前官方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建議盡快完成環境容量的調查工作,用數據說明環境容量的具體超載狀況。不過,渤海沿海的部分化工園區的污染狀況已有瞭定性的說法。根據國傢海洋局北海分局6月29日發佈的《2012北海區海洋環境公報》(以下簡稱《北海公報》)顯示,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局部海域海水活性磷酸鹽濃度超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石油類、鋅、總汞超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沉積物鉻和銅含量,超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在天津濱海新區,局部海域海水活性磷酸鹽和無機氮濃度超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總汞和鉛濃度超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鋅濃度略高於周邊海域;沉積物銅盒多氯聯苯含量超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同時,《近岸公報》還特別指出,在天津市近海海域,對海水中汞的實測值范圍為未檢出至0.364微克/升,樣品超標率為0.5%。而滄州渤海新區, 局部海域海水無機氮、活性磷酸鹽、鉛和總汞濃度超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沉積物鉻含量超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不難發現,在上述三個渤海化工園區都同時出現瞭汞濃度超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現象。“鎘和汞是渤海海區的特有現象,其它三海區均無樣品超標。”丁德文介紹,關於汞的排放源,目前我們並不是特別清楚,這一點需要進一步進行詳細排查。產卵場“中毒”漁業資源由95種減少到75種,特產野生牙鮃、河豚已徹底絕跡。在海洋的陸源污染當中,包括沿海化工企業在內的工業廢水排放隻是冰山一角。“根據環保部對近海海域污染的調查,工業污染源占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量的比例要大大低於生活和農業污染源的比例。”環保部的一位專傢指出,同時河流污染物入海量大於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量。對此,王亞民解釋說, 生活和農業的污染物排放源范圍廣,數量大,因此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更大,但這一塊長久以來不被人們重視,尤其是農業面源污染,其治理范圍和程度比生活污染源更低。在陸源污染源之外,海上污染源也不容忽視。近年來,隨著海上污染事故日益增多,石油開發的污染已成為渤海灣生態環境的很大隱患。根據國傢海洋局統計數據顯示,渤海海域在“十五”期間發生溢油事故16起,占同期全國溢油事故的近一半,而“十一五”期間渤海海域溢油事故繼續攀升,但是2008年渤海海域就發生瞭12起小型油污事故,2011年的康菲溢油則將渤海溢油事故推上瞭頂峰。“隨著人們對渤海的過度使用,渤海的環境容量已經大大超載,這麼多年總量超標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這就導致渤海的水質日益變差,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王亞民指出,與其他海域相比,渤海是一個三面環陸、半封閉的內海,水體交換緩慢,自凈能力較差,因此,其生態環境破壞後的周期特別漫長。根據《北海公報》,渤海灣已是渤海地區水質最差的一個區域,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面積占比最低,隻占渤海灣面積的35%,同時超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面積占比最高,占到渤海灣的11%,主要是無機鹽和活性磷酸鹽超標。“無機鹽和活性磷酸鹽超標的後果就是導致海水中浮遊的藻類增多。”王亞民介紹,而藻類的繁殖產生海水富氧化,產生赤潮,赤潮將會導致魚類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和毒素,嚴重污染海洋環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根據《北海公報》,2011年在秦皇島北戴河赤潮監控區共發生瞭四次赤潮,面積達214平方公裡。該區域連續三年在同一時段發生微型浮遊生物赤潮。同時,海水水質變差的另一表現和後果就是漁業資源的減少。渤海灣是渤海三大漁場之一,是渤海產卵場主要水域,歷史上渤海灣水生生物約有15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多達70種。但是根據天津市渤海水產研究所發佈的“渤海灣漁業資源與環境生態現狀調查與評估”項目報告顯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受到過度捕撈、海洋污染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渤海灣漁業生態環境極度惡化,漁業資源日益衰減。根據項目報告,經研究人員在渤海灣10米等深線以下海域連續3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渤海灣漁業資源由過去的95種減少到目前的75種;其中,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從過去的70種減少到目前的10種左右。現在渤海灣可捕撈達產的漁業品種隻有皮皮蝦、對蝦等極少數品種,傳統漁業特產野生牙鮃、河豚等已經徹底絕跡。此外,由海水中污染物超標可能引發的海鮮“中毒”問題也亟待引起關註。根據環保部與農業部2010年發佈的《中國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秦皇島近海重要經濟魚類產卵索餌場中石油類物質平均含量最高(0.073mg/L),其中最大值超標5.2倍。“海鮮中是否含有對身體危害比較大的重金屬,目前對海鮮產品的檢測檢驗隻是偶爾抽檢,結果我們現在並不清楚。”漢沽區的一位市民對記者表示疑惑,濱海新區海水的汞超標是懸而未解的歷史問題,那麼這裡打撈上來的海鮮的汞含量有無超標,對健康是否危害?實際上這已不是杞人憂天。根據《近岸公報》,2010年,國傢對全國38個海洋重要漁業水域中沉積物進行瞭監測,監測項目主要為石油類、重金屬(銅、鋅、鉛、鎘、汞)和砷,結果表明,石油類、銅、鋅和砷的超標比例分別為13.3%、16.2%、7.4%和2.8%。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7-10/14337531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lice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